欢迎咨询实验室废液收集系统设计方案
28
2025 - 09
持续优化化学实验室废液回收管理,是提升实验室安全、环保与合规水平的重要内容。以下是分步骤、可操作、具有持续改进思路的建议和措施: 持续优化化学实验室废液回收管理 一、制度与流程建设 健全管理制度 制定《实验室废液管理规定》及岗位责任制,明确废液收集、暂存、转运、处置责任人和操作流程。 要求所有实验废液分类收集,不得随意倾倒或混合。 废液种类清单 结合实验项目,定期梳理废液种类、成分及危险特性,建立...
28
2025 - 09
一、什么是危险化学品鉴定? 危险化学品鉴定,又称为“化学品危险性鉴定”或“危险性分类鉴定”,是指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(如《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》GB 30000.2-29系列、联合国GHS等),对某种化学品的理化特性、毒性、爆炸性、腐蚀性、易燃性等进行系统检测和评价,科学判定其是否属于危险化学品,并确认其所属的具体危险类别(如易燃液体、有毒品、腐蚀品等)。 其结果直接影响: 是否纳入危险化学...
28
2025 - 09
实验室个体防护安全知识 科学、规范的个体防护措施是保障实验室人员健康与生命安全的基础。以下为实验室常用的个体防护安全知识总结: 1. 实验服 必须穿着符合实验要求的实验服(长袖、抗腐蚀),避免日常服装直接暴露身体。 实验服要系好纽扣,不得敞开,不得带至生活区、食堂等非实验场所。 如实验涉及高温、强腐蚀或有毒物品,要选用专用防护服。 2. 手部防护(手套) 根据实验内容选择合适的防护手套,如乳胶手套...
25
2025 - 09
一、双氧水的危险性 强氧化性 双氧水是一种强氧化剂,能与多种有机物、无机物剧烈反应。 高浓度(>30%)的双氧水与易燃物、金属粉末、还原剂、碱、酸等接触有引发爆炸或剧烈放热反应的风险。 分解反应剧烈 遇热、光照、金属离子或催化剂易分解生成大量氧气和水,分解速度快可引起气压骤增甚至容器爆破。 腐蚀性 高浓度双氧水对皮肤、黏膜有强烈腐蚀,能烧伤人体。 飞溅入眼可能导致永久性伤害。 刺激性和毒性 ...
25
2025 - 09
实验室溶剂试剂标签规范写法 下面给出实验室溶剂/试剂标签的规范要素、书写顺序、样式建议、常见示例模板以及注意事项。请在实际使用中以产品SDS/MSDS和本单位SOP为准。 一、标签必备信息(最小要求) 化学品名称(中文或常用名称,必要时加学名/英文名) 浓度或纯度(如 70% v/v、ACS 级) CAS 号(如 64-17-5) 危险性信号(GHS图标/符号或中文危险性简述,如“易燃”) 危险性...
23
2025 - 09
化学实验室废液暂存和转运指南 一、废液分类与收集 废液类别: 有机废液(如甲醇、乙腈、氯仿等) 酸性废液(如硫酸、盐酸等) 碱性废液(如氢氧化钠、氨水等) 含重金属废液(如铬、汞、镍等离子) 特殊废液(如剧毒、高反应性废液) 分类收集原则: 按废液类型分桶收集,严禁混合有机与无机、酸性与碱性,严禁含重金属与普通废液混桶。 禁止将固体垃圾丢入废液桶。 二、废液暂存要求 容器选择: 用专用废液桶(耐腐...
18
2025 - 09
实验室废液桶≠垃圾桶 一、定义区分 废液桶:专用于收集实验中产生的各类液体废弃物,如有机溶剂废液、酸碱废液、含重金属废液等。其设计和管理针对化学液体的物理、化学危险特性。 垃圾桶:收纳常规固体垃圾,如实验废弃的手套、 纸巾、纱布、包装袋、一次性耗材等(非危险化学品性质)。 二、不得混用的原因/风险 安全隐患 固体垃圾和废液混放,容易堵塞废液桶排口、溢流管道,影响正常排放和后续处理。 某些废液与固废...
18
2025 - 09
一、系统用途概述 废液集中收集管道系统用于将实验室、生产线等多点产生的液体废弃物安全、高效地导入集中废液暂存或处理区域,主要适用于化学实验楼、制药厂、分析中心等场所。其目标为提升废液管理效率、降低搬运风险、减少泄漏与污染。 二、系统基本组成 收集端(各实验室/产废点) 废液收集接口/漏斗/排液阀。 初级过滤器或拦截网(防止固体、颗粒、玻璃等大件进入)。 防腐蚀防泄漏接头设计。 收集管道主线 材质:...
18
2025 - 09
优诺科技废液收集桶是实验室、化工厂、医疗机构等常用的危险废液临时收集容器。 规范使用和管理对防止事故、环境污染、人员伤害至关重要。 1. 废液收集桶选用 材质要与所盛废液相容(通常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或聚丙烯PP,不得用含有金属、易腐蚀、易溶胀材质的桶盛装强酸/强碱/有机溶剂等)。 容量要合理选择,避免过大难以移动或过小频繁更换。 2. 分类收集、不得混放 不同类型废液(卤代烃、有机溶剂、酸、碱...
18
2025 - 09
实验室常用溶剂的保质期(Shelf life/expiration date)主要取决于溶剂的种类、纯度等级(分析纯、色谱纯等)、厂商推荐、存储条件(避光、密封、温度)以及开封与否。溶剂说明书、标签通常有标明有效期,但实际工作中常见如下规律和建议: 1. 无机类溶剂(水、稀无机酸、碱等) **高纯水(Milli-Q、去离子水):**现用现备;超过1天最好新鲜更换,微生物污染风险高。 **稀释无机酸...
 微信订购
微信订购
返回顶部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