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咨询实验室废液收集系统设计方案
2025年10月30日
一、定义与法律依据 定义 根据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》(2021版)和《重大危险源辨识导则》(GB 18218-2018),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涉及危险化学品品种、数量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的危险源等级标准,存在较大事故风险的单位或场所。 法律依据 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》 《重大危险源辨识导则》(GB 18218-2018) 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技术规范》(GB/T 3606) 《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定》 二、重大危险源的判定依据 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和数量 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及其危险特性(如易燃、爆炸、毒害、腐蚀等)。 储存或使用量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重大危险源阈值。 危险...
2025年10月30日
一、职业性接触毒物的定义 职业性接触毒物是指在职业活动中,工人因接触有毒有害物质而可能引起健康损害的物质,包括化学品、粉尘、气体等。 二、危害分级的目的 明确毒物的危害程度,便于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。 指导职业卫生管理和风险评价。 满足法规要求,保障劳动者健康。 三、主要依据标准和法规 《职业性接触毒物分类目录》(GBZ 110) 《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品分类目录》(GBZ/T 300系列) 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》 《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》(GB 13690) 《工作场所职业接触限值》(GBZ 2系列) 四、职业性接触毒物的危害分级体系 职业性接触毒物的危害分级一般基于毒理学指标(如LD50、L...
2025年10月30日
一、主要法律法规和标准依据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》 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》(国务院令591号) 《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》(GB 13690-2009) 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》(GB 18218-2018) 《危险化工工艺目录(2013版)》 《国家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安全管理规定》 《医药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》(各地具体细则) 二、化工行业安全监管分类 1. 按危险化学品分类 依据《危险化学品名录》和GB 13690-2009,将化学品分为: 爆炸品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易燃液体 易燃固体、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有毒品 放射性物品 腐蚀品 其他...
2025年10月30日
一、依据法律法规 在中国,危险化学品的界定主要依据以下法规和标准: 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》(国务院令第591号) 明确规定了危险化学品的范围和分类。 《危险化学品名录》(由应急管理部发布) 列明了被认定为危险化学品的具体品种名称及其分类。 《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》(GB 13690-2009)及《危险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》(GB 30000系列) 依据化学品的物理、化学性质和危害程度对其进行分类和标记。 国际标准 如联合国《危险货物运输建议书》(UN Model Regulations)及《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》(GHS)。 二、判断流程 1. 查询官方危险化学品名录 查看该...
2025年10月30日
一、硝酸的危险性概述 硝酸(HNO3)是一种强酸,具有强腐蚀性和强氧化性。 未稀释或高浓度硝酸属于危险化学品,通常分类为腐蚀品和氧化剂。 根据《中国危险化学品目录》和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》,浓度较高的硝酸一般属于危险化学品。 二、具体判断依据 浓度和性质 纯硝酸或高浓度硝酸(如浓硝酸68%以上)肯定属于危险化学品。 低浓度稀释硝酸的危险性显著降低,但仍具有腐蚀性。 标准溶液状态 0.1 mol/L 硝酸溶液的质量浓度约0.63%(计算依据:硝酸摩尔质量63 g/mol)。 该浓度远低于浓硝酸,属于弱酸溶液。 法规参考 根据《危险化学品目录》及相关法规,一般浓度低于10%甚至更低的硝酸溶液常...
2025年10月24日
配方颗粒专栏 | 罗汉果 | 指纹图谱(2023年国标第四批),推荐优诺科技色谱柱:Tabitha®RSZG C18 250*4.6mm*5um。 货号:TAR18Z546250。 Tabitha®是广州优诺的注册商标。
2025年10月22日
酸洗废液通常含有较高浓度的酸性物质及溶解出的金属离子等,对环境具有较大危害。酸洗废液资源化处理不仅能降低环境污染风险,还能实现资源的回收与再利用。 一、酸洗废液资源化处理方法 1. 中和沉淀法回收金属 原理:通过碱液(如石灰乳、氢氧化钠、氢氧化钙)中和废液中的酸,使pH值升高至一定范围(通常为8~10),金属离子形成难溶的氢氧化物沉淀,然后通过固液分离回收金属沉淀。 适用范围: 含有较高浓度重金属(如铁、镍、铬、铜等)的酸洗废液。 适合废液中酸浓度较低或经过初步稀释的废液。 操作步骤: 逐步加入碱液调节pH,边搅拌边测定pH值。 形成沉淀后静置或使用沉淀池,进行固液分离。 沉淀物可进一步回收提...
2025年10月22日
实验室溶剂回收再利用不仅有助于节约成本,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,是绿色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举措。常用溶剂如乙醇、甲醇、丙酮、乙酸乙酯、石油醚、二氯甲烷等都具备回收再利用的价值。以下为常见实验室溶剂回收再利用的方法及注意事项: 一、主要溶剂回收方法 1. 蒸馏法 原理:利用不同物质的沸点差异,通过加热使溶剂蒸发,再冷凝收集,分离溶剂与杂质。 适用溶剂:乙醇、甲醇、丙酮、乙酸乙酯、石油醚、二氯甲烷等。 操作流程: 将废溶剂倒入合适容量的蒸馏瓶,加入适量沸石(防止暴沸)。 连接好蒸馏装置,包括加热源、冷凝器和收集瓶。 根据溶剂沸点设定加热温度,缓慢加热,收集蒸馏出的纯净溶剂。 早期馏分(易挥发物或残留水)...
2025年10月22日
一、目的 建立规范的废液回收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,保障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,防止废液泄漏、火灾、爆炸等安全事故。 二、适用范围 适用于化学实验室、生产车间、研究机构等产生的各种化学废液的分类收集、暂存、转运及管理。 三、职责分工 废液管理负责人:负责废液回收制度的制定、实施监督及协调处理。 操作人员:负责废液的分类收集、转移及现场安全操作,必须经过培训。 安全环保部门:负责监督检查废液回收规范执行情况,组织应急处理。 四、废液回收操作规范 1. 分类收集 按废液的化学性质(如酸、碱、有机溶剂、重金属废液、易燃易爆、剧毒等)进行分类。 严禁不同类别废液混合,以免引发危险化学反应。 分类标准应明确,并...
微信订购
返回顶部
